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近期,美聯儲加息壓力邊際緩解,印度尼西亞再度傳出對鎳產品出口征稅,鎳價存在超跌反彈需求,滬鎳價格最高突破18萬元/噸。截至昨日,滬鎳價格維持在16.5萬~18.2萬元/噸區間寬幅整理。
印度尼西亞擬對鎳產品出口征稅
但實際影響將有限
筆者根據今年以來印度尼西亞官員講話信息大致推測,印度尼西亞擬對鎳鐵、鎳生鐵征收2%~3%出口關稅,該幅度可能隨著鎳價的變化而調整。該稅收政策調整最早可能在第三季度施行。當前,印度尼西亞鎳鐵到港含稅價和國內鎳鐵價格均在1256元/鎳點左右,如果征收2%~3%關稅,則會導致國內鎳鐵更具優勢。由于印度尼西亞鎳鐵成本相對偏低,存在一定加稅空間,不排除讓利可能。
從價格角度分析,印度尼西亞對鎳鐵征收關稅,直接導致不銹鋼和新能源NPI轉產高冰鎳成本增加。但是,目前不銹鋼市場萎靡,新能源領域的NPI轉產生產流程并非主流生產流程,所以征稅的影響有限。此外,當前電解鎳對鎳鐵溢價遠超歷史均值。由于印度尼西亞鎳鐵供應持續增長,鎳鐵整體過剩,征稅對鎳鐵價格提振亦有限。
該征稅政策可能導致印度尼西亞鎳鐵廠以及進口貿易商和國內鎳鐵廠利潤重新分配,但是對當前鎳價走勢影響相對有限,需要關注未來政策實際落地情況。
濕法中間品
逐漸替代鎳豆生產
去年12月份,青山集團實現鎳鐵——高冰鎳生產線的生產轉換,打破了傳統產業鏈之間壁壘,標志著新興產業鏈條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鎳結構性短缺矛盾有望逐步緩解,新興產業也成為影響鎳價走勢的關鍵變量。
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爆,催生硫酸鎳巨大需求,鎳價不斷走高。但是,自今年3月份鎳價大幅上漲之后,企業使用鎳豆生產的經濟性大大降低,目前,該生產流程處于虧損狀態。使用鎳的中間品經濟性優勢抬升,鎳豆需求不斷受到壓縮。調研顯示,去年四季度,硫酸鎳原料中使用鎳豆的比例高達35%,而目前該比例僅為9%。目前,使用高冰鎳生產的比例約為20%,使用濕法中間品生產的比例約為51%,因為低成本、高利潤,濕法中間品實現對鎳豆的不斷替代。
今年1—7月份,我國累計進口鎳濕法中間品45.44萬實物噸,折合鎳金屬量約7.55萬噸,同比增長126%。其中,自印度尼西亞進口的比例43%。根據投產情況,預計2022年印度尼西亞濕法中間品產量可達到11萬金屬噸,氫氧化鎳鈷(MHP)經濟性凸顯,未來我國對該產品進口量有望維持高位。
不銹鋼市場低迷
三元電池市場被擠占
受地產周期拖累,不銹鋼市場表現萎靡。3月份以來,不銹鋼價格“跌跌不休”。盡管原料端也處于下跌通道,但是不銹鋼現貨價格跌幅更大。近期,高溫限電限產,拖累下游開工率,鋼廠持續減產。受國內疫情影響及印度尼西亞不銹鋼對國內市場的擠壓,預計不銹鋼減產趨勢將延續。
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趨勢,但7月份產銷同比增速出現放緩,全球經濟低迷或同樣對新能源市場造成拖累。與此同時,受磷酸鐵鋰電池低成本競爭影響,動力電池增量市場份額基本為磷酸鐵鋰。1—7月份,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134GWh,同比增長110.6%,但是,三元電池裝車量僅為41.3%。三元電池需求增長被擠占,拖累鎳下游需求增速。
隨著產業鏈的壁壘打通,新能源相關需求的中間品供應逐漸增加,高價鎳豆需求將持續受到抑制,濕法中間品經濟性優勢凸顯,將不斷替代鎳豆,成為新能源市場主要原料。
短期而言,海內外純鎳庫存持續去化,低位庫存繼續支撐鎳價維持高彈性、高波動特征,供應端擾動消息或刺激鎳價呈現階段性上漲特征。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鎳供應寬松的趨勢難以改變,隨著產自印度尼西亞濕法中間品項目加速釋放,高冰鎳、MHP不斷回流,鎳供應過剩的趨勢將越發明顯。當前,電解鎳對鎳鐵高溢價,無論從鎳豆自溶經濟性角度,還是從NPI轉產高冰鎳經濟性角度,鎳價絕對價格偏高。未來,如果鎳的累庫逐漸形成、擠倉風險解除,高鎳價勢必難以為繼。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