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國家統計局統計口徑下的狹義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4.6%,較前5個月回落1個百分點。6月基建投資增速的放緩成為拉低上半年增速的主因,多個基建高頻指標同步走弱。
在受訪專家看來,極端天氣與價格因素階段性影響基建投資增速,上半年財政對基建投資的支持力度相對近年偏弱。隨著下半年財政加大穩增長力度,新一批的重大項目開工,疊加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量政策的支持,基建投資增速仍將保持韌性。
天氣因素持續擾動基建施工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6月工程機械主要產品月平均工作時長同比、環比分別下降9.11%、8.56%;工程機械主要產品月開工率也呈現同比、環比下降,一定程度反映當月建筑業施工強度減弱。從基建相關上游行業需求情況看,Wind數據顯示,6月石油瀝青裝置開工率、水泥粉磨開工率、水泥發運率等表現偏弱。不過,百年建筑統計的樣本建筑工地資金到位率自6月以來走勢平穩。
鑒于當月資金到位情況未見異常,專家學者普遍將基建投資增速放緩歸因于極端天氣與價格因素的短期擾動。
“夏季高溫雨水天氣增多,影響部分房地產、基建項目施工進度。”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在解讀6月物價數據時表示,受上述原因等影響,部分原材料制造業價格季節性下行。
進入7月后,全國極端天氣繼續頻發,石油瀝青裝置開工率、螺紋鋼表觀需求等反映基建相關的上游行業需求數據在7月上中旬依然表現偏弱。全國多地在近期發文要求做好夏季高溫天氣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強調各作業單位需改善一線工人勞動作業條件,減輕勞動強度,嚴格遵守高溫作業時間要求。
“天氣因素對基建投資的影響主要體現為短期擾動而非趨勢性改變,其核心作用于項目的物理施工環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陳建偉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從經濟學角度看,天氣屬于外生性的供給側短期沖擊,它改變的是投資的實現節奏,而非項目立項、資金到位等決定投資中長期趨勢的核心驅動因素。
專項債支持傳統基建比例下降
基建投資由政府主導。上半年,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6萬億元,同比增長45%,發行使用進度明顯加快。為何較大規模的新增專項債券未能支撐6月基建投資增速走穩?浙商證券宏觀聯席首席分析師廖博向記者指出,6月基建投資增速回落主要系置換債券發行高峰已過,疊加城投債凈融資偏低和天氣因素擾動,導致基建分項中公共設施管理業(市政工程)增速繼續回落,拖累狹義基建增速。
實際上,前4個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主要以置換債券為主,5月新增專項債券發行雖然開始提速,但廖博指出,專項債券資金撥付到項目開工環節、項目申報發行環節,均有可能出現暫時性的堵點,對實物工作量的產出造成影響。
此外,隨著專項債券投向范圍的擴容,今年以來專項債券支持傳統基建的比例也有所降低。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上半年專項債券投向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鐵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的總規模同比下降4.3%,占比明顯下滑。土地儲備、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內專項債券資金規模快速增長,分別增加1924.9億元和587.5億元,投向更加多元。
“雖然財政對傳統基建的直接投入比例下降,但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并未減弱。”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副教授汪峰對記者說,通過消費券、國補政策等需求端刺激手段,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并未減弱,反而可能更加精準和高效。這反映了財政政策從單純依賴投資拉動向投資與消費協同發力的轉變,更符合當前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
下半年穩投資資金充足
7月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已下達第三批“兩重”項目清單,標志著全年8000億元額度、1459個項目全部落地。
新的投資增長點正在形成。陳建偉判斷,本輪基建投資的承壓狀態預計在三季度末將有明顯改善,四季度在資金和項目雙重驅動下,有望迎來一輪顯著的加速,以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穩定增長的目標。
下半年,用于穩增長、擴內需的財政資金更加充足,尚有超2萬億元的專項債券額度留待發行。財政部已經明確,將繼續實施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快預算執行進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在陳建偉看來,支撐下半年基建投資的核心邏輯依然穩固,特別是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增量財政工具的落地,將為重大戰略項目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隨著存量政策組合效應顯現,投資資金保障和項目支撐將會繼續改善。”廖博表示,下半年基建增速的持續性,需要關注中央加杠桿下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和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力度和方向。(證券時報)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