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這兩天的訂單情況還不錯,比前兩年有所好轉,全球電子類貿易也有回暖的跡象。”4月17日,東莞市雷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元源在廣交會上與老客戶洽談業務之余對記者表示。他曾是商務部的一名官員,下海后在東莞等地創建了外向型電子出口企業。
并非所有參展商都與杜元源一樣樂觀。林巖是杭州市輕工工藝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棉織品分公司的經理,也是廣交會的老參展商。他告訴記者,雖然廣交會第三期紡織展還未開始,但接到多位?購商電話,他們要求減少訂單數量或延遲下單,以減少庫存壓力,“尤其是歐洲的客戶”。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繼去年下滑7%之后,今年第一季度同比繼續下滑5.9%,外貿形勢并不樂觀。作為中國外貿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在貿易形勢嚴峻、電子商務崛起及各類專業展爭食等因素夾擊下,廣交會的成交額及到會采購商人數已逐年下滑。
不過,正在舉辦的第119屆廣交會迎來了近幾年罕見的“反彈”,首日到會的全球采購商達43306人,這比去年春交會同期的42077人微增2.9%,但與2014年同期的48738人相比仍有差距。
專業展“圍攻”
記者查閱廣交會的公開數據發現,過去十年,作為廣交會兩項重要的衡量指標,全球采購商人數及成交額可謂跌宕起伏。
其中,廣交會成交額在2011年達到巔峰的747.6億美元后逐年縮減。2015年春秋兩屆廣交會的累計成交額已跌至550.66億美元,少于2005年的586.6億美元。
此外,2015年春秋兩屆廣交會的全球采購商數量已跌至18.48萬人和17.75萬人,比2005年少了約1萬人。
在本屆廣交會上,多家參展企業依然反映生意不好做。林巖告訴記者,雖然他們企業今年第一季度的出口額增長了20%,但主要是去年底談好的訂單,從目前情況看,外需并不旺,近日還有多位客戶要求減少訂單數量或延遲下單,“我們正想方設法加強銷售及產品開發”。
周曉(化名)是另一家紡織品進出口公司的負責人,近年來常常糾結要不要參加廣交會,“每次參展費加上交通及住宿等開支,往往要20萬元左右,但成交一年比一年差。”現在,他更傾向于帶隊到國內外紡織專業展參展,收獲訂單情況反而好些。由于種種原因,寧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也已多年缺席廣交會。
確實,會展業并非集體下行,各類專業展依然有著不錯表現。將于本月25日舉行的2016(第十四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下稱“北京車展”),總展出面積將達22萬平方米,是2016年度全球規模最大的車展,參展商將超1600家,預計共展示1179輛車。
此外,電子、塑膠材料、玩具等專業展也在快速成長中。目前,廣交會展館隔了一條馬路的保利世貿博覽館、廣州國際采購中心、中洲國際商務展示中心等場館,分別舉行了家居展、印花展、汽車展和動漫展等多個專業展,這些更具針對性的展覽,分流了部分廣交會的采購商。
本屆廣交會在此前的新聞發布會上也承認,到會采購商人數及成交額的下滑,與周邊同期舉行的專業展“搶食”有一定關系。
《2015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共舉辦展覽9283場,展出面積11798萬平方米,直接產值接近4000億元人民幣,拉動效應達1.5萬億元人民幣。
不過,在龐大的行業數據之下,隱藏的是展覽同質化嚴重、交易環節繁瑣、服務碎片化等問題,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桎梏使得這一傳統行業難以得到深入開發。
電子商務攪局
綜合展與專業展在競爭加劇之際,還共同面臨著另一個更強勁的“敵人”,那就是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敦煌網、中國制造網等正不斷蠶食廣交會等大型展會的客戶和訂單。
深圳市華坤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谷武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已經很少參加廣交會了,并成功從傳統玩具貿易商變身為跨境電商,從B2B(商對商)變成了B2C(商對客),直接面對消費者,除了自建的電商平臺,也與其他電商平臺合作。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去年底曾表示,2015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達到3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十二五”期間,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超過35%,預計2015年達到20.8萬億元。網絡零售額年均增長超過50%,預計2015年達到4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
法蘭克福會展公司一名相關負責人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會展業近年來確實在發生變化,部分會展受到了互聯網的沖擊,但線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依然無法取代線下。雖然紡織、鞋等類別的會展發展勢頭不如從前,但新材料、機械、汽車、玩具等專業展還是出現強勁增長。
“小商品轉移到線上接單容易些,像我們這樣專賣大件電子產品,尤其是推出新的科技產品時,客戶不到現場看,往往不放心。在現場可以詳盡地向客戶介紹新品的功能,讓他們當場體驗。”杜元源告訴本報記者,雖然他們幾年前就在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上開展了線上業務,但絕大多數的訂單依舊是在廣交會上達成的,不少客戶早已成了他的老朋友。
林巖也表示,公司幾年前就開始試水電子商務,但由于訂單較瑣碎,與公司工廠大規模生產的模式不吻合而暫時擱淺。不過,林巖認為,電子商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會持續保持關注。
轉型加速
事實上,廣交會3年多前就已推出電商平臺,如今其在線上的發展步伐正在加快。
廣交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裁雷霆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已先后拜會了海爾掌門人張瑞敏、聯想掌門人楊元慶等企業家,希望聯手這些知名企業推進“廣交會跨境電商3.0”,通過廣交會的O2O(線上到線下)模式向全球推廣中國的新產品、新技術。
與此同時,他還在整合600萬實名采購商資源及130多個境外推廣渠道等廣交會線下資源,為中小企業搭建更友好的線上跨境貿易平臺。
去年5月,廣交會電商完成基于產業鏈資源的跨境電商最優解決方案的整體設計與封測工作,現正推廣這一方案的相關服務。
雷霆表示,當前活躍在市場上的跨境電商主要是向達成交易的雙方收取傭金,但線上采供雙方關系熟了之后可能會轉到場外交易,這類電商要做大非常難。只有提供優質服務才能增加用戶黏度,但跨境貿易服務涉及的產業鏈非常長,絕大多數企業不具備這樣的優勢,而廣交會具備整合國內外多方資源的能力。
在雷霆看來,要形成大數據營銷,600萬實名采購商資源的數據還不夠,廣交會電商平臺還將與谷歌等聯手合作。不過,他強調,廣交會電商在未來5~10年內不會取代線下展會,但在整個貿易量中的占比可能會發生變化,例如電商占比從10%增長到20%。
展會全產業鏈電商平臺展酷網創始人趙洋認為,“互聯網+”正成為展覽業創新發展的最新驅動力,提升用戶體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一系列紅利必將加速會展行業的深度轉型和升級。與其他已被改造的傳統行業類似,傳統會展行業在滿足用戶需求方面尚存在巨大空白,因而更適宜被互聯網改造。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