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下,企業面臨數字化轉型,產業互聯網被認為可以全面重構產業鏈生態。通過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和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對各個垂直行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進行重塑和再造,是實體經濟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戰略機遇。
隨著5G和AIoT的快速普及,各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進程空前加速。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在這種背景下,產業互聯網迎來了黃金發展機遇。
01
我國產業互聯網政策梳理總結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產業互聯網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以及助力生態圈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促進創新創業創造的主要力量。
近幾年來, 我國陸續制定了一系列有關供應鏈創新與供應鏈金融的支持政策, 推動了產業互聯網的不斷發展。2017 年 10 月,國務院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文),明確提出到 2020 年,形成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供應鏈發展新技術和新模式,并建立覆蓋我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
2018 年 9 月,商務部發布《關于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與企業評審結果的公示》,確定北京等 55 個城市成為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269 家企業成為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 在這些供應鏈示范企業中, 大部分是在產業互聯網的應用方面取得一定成績的企業。
之后,政府又相繼頒布了《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關于推進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平臺經濟的指導意見》等相關的政策,鼓勵構建大中小企業深度協同、融通發展的新型產業組織模式,提升上下游中小供應商的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以更好地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20 年 4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關于推進 “上云用數賦智” 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更是明確提出了“構建多層聯動的產業互聯網平臺”的工作推進思路,努力推動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
進入2021年,各省市密集出臺產業互聯網相關政策,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其中,智能制造、供應鏈升級、數字化服務等產業互聯網核心內容成為政策支持重點。
02
產業互聯網發展演進及探索實踐
縱觀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歷程, 產業互聯網主要是由B2B 電商、供應鏈金融、物流和工業互聯網 4 個細分領域逐步發展起來的,如表所示。國內產業互聯網的場景應用始于 1999 年成立的阿里巴巴,該 B2B 電商平臺在國內最早實現了互聯網和產品交易的有效結合。
到了 20 世紀初,深圳發展銀行首先開啟了供應鏈金融業務,后來其他銀行以及一些電商平臺和 P2P 企業等也陸續開展了供應鏈金融業務, 推動了產業互聯網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深化應用。同樣,進入 20 世紀以來,得益于電子商務的推動,物流企業也逐漸向信息化轉變,包含第三方物流和自建物流的電商物流企業迅速崛起。
在工業互聯網方面,為應對國內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發展水平不足的現實難題政府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推動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以提升國內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一)產業互聯網發展格局演變
2020 年,企業數字化意識被疫情激醒,產業互聯網理論落地為應用場景,涌現出一批行業特征明顯的商業模式。億邦智庫認為,產業互聯網在在四方面因素的加持下,已經有六方勢力入場,形成“3 + 1”范式,未來的發展主線和格局基本確立。
(1)產業互聯網成為數字經濟的主戰場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達到31.7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到了80.9% ,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所在,而產業互聯網,正是產業數字化的最佳實現方式。
(2) 六方主體憑各自優勢入局
在對產業互聯網發展大方向的一致認同下,各方勢力開始在工業品、辦公采購、生鮮、服裝、家居、建筑等行業爭相布局,形成了互聯網巨頭、垂直平臺、行業龍頭企業、央國企、技術型企業以及品牌企業多方參與的發展格局。
目前,由于各垂直行業基本處于數字化的初級階段,因此還未形成直接競爭,各方結合自身優勢形成了差異化發展策略。
(3)產業互聯網 “3 + 1”范式
在不同行業、不同業務模式下,跑出了一大批產業互聯網典型模式。總結這些模式的共性特征,可以發現產業互聯網已經形成“3 + 1”范式,分別是智能制造、數字供應鏈和雙能力品牌,此外,數據智能則從技術維度貫穿上述三種范式。
而 “3 + 1”范式則都遵從 “效率驅動可持續增長”的底層邏輯。在 “3 + 1”范式下,在不同行業將持續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形成千峰競起的大時局。
(二)產業互聯網細分領域探索實踐
2020 年,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開始強勢入局產業互聯網,憑借在云計算方面的科技優勢,通過生態合作、投資并購、孵化等方式,多維度同步切入。其中,阿里巴巴、騰訊從基礎云服務、在線辦公、金融科技這三個層面建立企業連接,同時基于云服務平臺開放合作,打造細分產業和場景解決方案,形成合圍。
整體來看, 我國產業互聯網依舊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其中,在 2012 年以前處于萌芽階段,更多是一些電商企業、銀行、物流企業等就產業互聯網的細分領域所進行的碎片化實踐,缺乏對整個產業鏈的連接。
2012年以后處于產業互聯網興起的階段,通用公司發布報告《產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以來,一方面一些國內企業進行了積極探索, 建設了自身的產業互聯網平臺,比如,2015 年寶武集團建立生態型服務平臺———歐冶云商, 以及中糧集團與招商局集團聯合打造一站式電商服務平臺———糧達網等等,2018 年互聯網巨頭騰訊更是實施產業互聯網發展戰略,改組了企業內部的 6 大事業群,新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進一步推動了國內產業互聯網的新發展。
03
我國產業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展望
準確地把握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對于企業管理者的科學理性決策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產業互聯網將進一步向垂直細分領域發展
對于不同的產業而言,每個垂直細分領域都有其特定的屬性,在互聯網的支撐和推動下,都可能衍生出巨大市場。
在電子商務領域,一些大型綜合 B2B 電商憑借自身積累的用戶基礎和資源優勢,開始向垂直 B2B 電商布局,例如國聯股份旗下的涂多多、衛多多、玻多多等多多系產業互聯網平臺,深入涂料產業鏈、醇化工產業鏈、衛品衛材產業鏈和玻璃產業鏈等多個行業細分領域,慧聰網旗下的棉聯、中模國際、買化塑等垂直平臺分別深入紡織、建筑裝備和化工等行業領域。
同樣,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由于未來的融資會更加地趨于精細化和集成化,眾多金融企業會基于自身的核心能力, 在某些垂直行業進行精耕細作,不斷開辟新市場,例如在教育、醫療、餐飲等領域,縱深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
(二)短期內不會形成寡頭壟斷
一方面,產業互聯網服務于生產者,未來可能會形成上萬億的超大市場, 而任何一家企業或者幾家企業都難以在短期內占據這么大的市場,并且,我國產業互聯網當下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新的市場正在不斷被挖掘;
另一方面,產業互聯網涵蓋著眾多的垂直細分領域,而這些細分領域,特別是在一些制造行業,有著較強的行業進入壁壘,沒有一定時期的技術積累,很難進行市場滲透和產業整合。
總之,產業互聯網在短期內難以形成寡頭壟斷的局面,中小的科技型企業依然有著眾多的發展機會。但是,從生命周期理論來看,在一些行業領域,經過短期的發展之后,中長期可能會形成多個巨頭并存,甚至一家獨大的情形。因此,在早期的“開疆拓土”完成以后,產業互聯網相關企業的競爭將日趨激烈,獲取自身的獨特優勢,增強和穩固自身的市場地位,會成為很多企業的基本發展要求。
(三)基于在線交易的供應鏈金融將成為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力量
供應鏈金融服務是產業互聯網平臺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互聯網服務體系的核心是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四流的協調一致,其中,在四流中,具備時間價值的資金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大部分傳統產業中,融資難和融資貴一直是產業鏈中的中小企業所面臨的最為困難的問題,而基于產業互聯網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不同于傳統的銀行借貸,它依托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真實交易,并保證了核心交易在線上進行,實現了業務流程的閉環以及更為有效的風控管理。因此,提供優質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將成為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上平臺開展在線交易,以及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力量。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