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眾多朋友紛紛向我詢問如何開展供應鏈的貿易增量業務,以及這一業務背后的驅動力。這主要源于眾多企業在實際運營中所面臨的業績增長困境。一些企業發現其營收規模出現了顯著的下滑,或是增長停滯不前;有的則因資質不足,難以獲得如“專精特新”、“小巨人”等重要的資質認證。同時,銀行在貸款政策上的收緊,包括降低貸款額度、甚至發生抽貸、斷貸的現象,尤其在續貸評估時,會重點參考企業當年的財務報告,這無疑給企業的資金鏈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此外,許多城投公司也面臨著業績提升的需求,它們希望通過擴大貿易量來實現業績的增長。這些因素共同促使了供應鏈貿易增量業務的興起,成為眾多企業尋求突破、緩解經營壓力的一種策略。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解讀下如何做貿易增量。貿易增量,顧名思義,是在傳統貿易基礎上,通過引入多層和定制化的供應鏈方案,使企業在現有業務上實現銷售額的顯著增長。它基于真實的供應鏈,為企業提供上下游的代采代銷服務,實現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例如,當供應商A與下游C存在商品貿易關系時,通過為B公司提供貿易增量服務,可以形成A-B-C的貿易鏈條,使B公司嵌入其中,實現銷售收入的增長。這一過程中,合同、發票、物流、資金等環節均真實存在,構成完整的貿易閉環。具體如下下圖: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貿易關系流程:A公司給C公司供貨,簽署貿易合同,發貨及開票給C公司,C公司給A公司回款資金。當給客戶B公司提供貿易增量服務后,整個流程就會變成這樣!經過給客戶B公司設計了貿易增量服務之后,整個流程就變成了:①A公司給B公司供貨,B公司給C公司供貨,分別簽署貿易合同;④C公司回款給B公司,B公司回款給A公司,并且賬面留存了貿易利潤這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貿易閉環,在這其中,A公司與C公司之間確實存在貿易關系。而B公司的參與,原有的貿易角色得到改變,使客戶B公司實現了銷售收入。客戶B公司此時就像一家居間公司跟雙方進行貿易,所有的數據都會經過B公司,達到貿易量營收的增加,開票量的增加,這些數據都是真實有效的,四流合一,合同、發票、物流、資金真實存在,沒有稅務風險。為了讓增量業務B加入,甚至可以把B的上下游接入多家,避免了業務量過于集中。提升銷售額:通過定制化的供應鏈服務,企業能夠嵌入高質量的供應鏈鏈條,增加交易量,實現銷售額的快速增長。這不僅有助于企業開拓新的市場渠道,擴大市場份額,還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優化財務指標:貿易增量業務能夠增加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從而展示更健康的財務狀況。這對于企業在融資、評定資質、獲得補貼、續貸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健康的財務狀況能夠提升企業的信用評級和融資能力,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更有力的資金支持和資源保障。傳統的沖流水業務存在較大風險。它通常涉及第三方提供資金,資金在下游、客戶和上游之間流轉,最終回到出資方手上,整個過程只有合同和流水。然而,在當前金稅四期的嚴格監管環境下,這種模式極易被稅務稽查。一旦被查實,可能被定性為刑事犯罪,給企業和相關責任人帶來嚴重的法律后果。相比之下,貿易增量業務則是給企業介紹上下游公司進行真實的貿易活動。所有的資金往來都需要納稅開票,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這種合法合規的業務模式不僅能夠幫助企業實現營收增長,還能有效避免傳統沖流水業務所帶來的法律風險。貿易增量業務的合規性是其得以廣泛應用的基礎。它通過真實的貿易活動將客戶納入原有的貿易鏈條之中,形成新型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在業務過程中,嚴格遵循國家稅收政策,做到“合同流”“資金流”“發票流”“物流”四流合一。每個環節都依法納稅,資金不回流,不留隱患,確保企業的經營活動合法合規。營收下滑壓力:多數企業面臨營收嚴重下滑的困境,尤其是與去年相比。企業營收規模下滑嚴重或無法上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市場地位和盈利能力。規模限制:企業經營規模不足,難以入圍核心企業的上下游合作名單,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發展空間。許多公司在選擇合作伙伴時,都會要求企業具備一定的實力規模。融資困境:銷貸比高、資產負債比高的企業,難以申請到大額低息融資產品。同時,由于企業綜合數據無亮點,融資產品選擇受限。此外,銀行貸款降額、抽貸、斷貸現象頻發,銀行在評估續貸時會重點參考今年的財報情況,這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資金壓力。續貸需求:對于有融資需求續貸的企業而言,通過貿易增量業務提高營收,可以優化財務狀況,提高信貸額度和信譽度,從而更容易獲得銀行的貸款支持。資質申報需求:對于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資質的企業來說,營收平均增長率是申報的重要指標之一。貿易增量業務可以幫助企業提升營收,滿足申報要求,進而提升競爭力,獲得更多補貼和優惠政策。招商引資企業:被招商引資且有業績要求的企業,通過貿易增量業務提高營收流水,可以更好地滿足招商引資時的業績承諾,為企業爭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發展機會。參與貿易增量業務的企業需要關注稅收成本與稅務籌劃問題。以下是一些成本控制方法和總成本總結:增值稅控制:通過控制貿易價差來控制增值稅。例如,如果貿易價差控制在5%,那么增值稅率為13%時,實際增值稅負擔為0.65%(即5% * 13%)。城市建設維護費、教育附加稅、地方教育附加稅:這些稅費合計約為增值稅的12%(7% + 3% + 2%)。如果增值稅負擔為0.65%,那么這些附加稅費合計為0.078%(0.65% * 12%)。所得稅控制:通過合理的財務報表管理和成本控制,可以適當調整應納稅所得額。例如,如果所得稅率控制在20%左右,那么所得稅負擔可以控制在0.2%(假設利潤率為4%)。總成本通過上述控制方法,總成本可以控制在較低水平。假設增值稅負擔為0.65%,附加稅費為0.078%,所得稅為0.2%,總成本大約為0.928%。這樣的成本水平不會因為多開票而顯著增加稅負,因此供應鏈貿易增量的成本是可控的。
對客戶來說,貿易產生的稅費如下:
1,增值稅:根據品類不同,9%-13%不等,只有貿易利差部分才要繳納增值稅。實際的增值稅成本很低很低,=貿易額*1‰*13%,基本就在貿易金額的萬分之1左右。
2,印花稅:貿易金額的萬分之6(采購金額*萬分之3 + 銷售金額*萬分之3)。
3,增值稅附加。
4,所得稅:一般企業都可以通過成本合理避稅。
5,一般綜合上述費用一般在千一以內。
備注:貿易增量的費用就貿易品類的服務費 + 上述基本稅費
貿易品類費用一般也是千分之幾。
如果你的企業目前出現經營下滑了,并無法維持,或者想擴大營收,提升企業資質或進行融資,可以考慮使用貿易增量來提升企業的貿易數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