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26日,歷時6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對意大利、摩納哥、法國進行國事訪問,行程密集,內容豐富,看點紛呈。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表示,習近平主席今年首訪,引領中國同意大利、摩納哥、法國關系邁上新的征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在亞歐大陸開辟新空間,為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注入新的動力。
習近平主席在6天時間里到訪羅馬、巴勒莫、摩納哥、尼斯、巴黎5座城市,密集出席40余場活動,同歐洲領導人共敘友好交往佳話,共譜全面合作新篇,共繪未來發展藍圖。
邁上新臺階中歐合作升溫
當地時間3月26日,法國巴黎成為習近平此訪的收官之站。習近平在當天的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發表了題為《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貢獻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講話。
習近平說,各國應該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共同努力把人類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并提出破解“四大赤字”:堅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堅持互商互諒,破解信任赤字;堅持同舟共濟,破解和平赤字;堅持互利共贏,破解發展赤字。
四個堅持,16個關鍵字,再次明確了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包容普惠、互利共贏才是越走越寬的人間正道。
中國和歐盟作為當今世界的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應如何相處?習近平主席也給出了極富誠意的答案:“當前中歐關系中合作是主流,即使有競爭,也應是良性競爭,我們要相互信任,并肩前行。歡迎包括法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積極參與到共建 ‘一帶一路’中來。我們要共同推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習近平主席同往訪3國領導人以及專程趕赴巴黎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深入會談,中、法、德及歐盟領導人還舉行專門會晤,向世界發出了中歐加強戰略互信、深化戰略合作的鮮明信號。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高級研究員呂晶華對國際商報記者分析稱,從經濟角度看,歐盟需要進一步完善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中國則通過“一帶一路”加強與區域經濟及全球經濟的互動。雙方在區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具有較強的共識,這是雙方合作的理念前提。中歐在經濟結構上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在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上具有優勢,歐洲在消費升級領域具有全球競爭力;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具有領先性,歐洲在基礎設施軟件服務上具有優勢。這是促進雙方合作的核心因素。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與西歐之間的距離將大大縮短,貿易成本將大大降低。
“金融危機后的歐盟經濟面臨更多挑戰,僅靠歐盟內部市場很難實現全面振興,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交流成為其重要環節,對推動中歐關系整體發展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呂晶華說。
共建一帶一路務實合作走深
王毅說,習近平主席走到哪里,“一帶一路”的東風就吹向哪里,務實合作的果實就收獲在哪里。
此訪期間中國與意大利簽署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意大利作為歐盟僅次于英法德的重要成員國和歐元區的核心國家之一,成為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建設的G7國家,西方發達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可與支持,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義。
早在兩千多年前,古老的絲綢之路就讓遠隔萬里的中國和古羅馬聯系在一起。在呂晶華看來,如今,意大利在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依然具有極其特殊的地位。意大利的地緣優勢可使其成為中國產品進入歐洲大陸的天然門戶。對于意方來說,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深化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的潛力巨大。
目前,中歐運輸的主力是18200噸級遠洋貨輪,而整個歐洲只有荷蘭鹿特丹和德國漢堡可以停靠,貨輪繞過南歐到北部裝卸成本走高。呂晶華說,如果中國能夠協助意大利擴建里亞斯特港,不僅中國運輸成本可以降低,意大利也將從中受益。
在訪問摩納哥和法國期間,習近平表示,中方歡迎兩國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多次表達了同中方開展“一帶一路”務實合作的意愿。
習近平指出,中法要深化核能、航空、航天等傳統領域合作,加快科技創新、農業、金融、養老服務等新興領域合作步伐。希望雙方加快推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盡早啟動中歐自由貿易區聯合可行性研究。
在與馬克龍的會談中,習近平還專門提到了中國剛剛頒布的外商投資法。他說,歡迎更多法國企業赴華投資興業,也希望法方為中國企業在法投資提供公平、開放、非歧視待遇。
黃志龍表示,外商投資法獲通過彰顯了中國政府進一步加快開放的決心,特別是在制度、規則、法規等方面與國際接軌的趨勢日趨明顯,這對吸引歐洲國家對華投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將有利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取得重要進展。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