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數智化轉型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風向標。面對快速變化的國際環境,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展現出從單點突破到體系化布局、從產品出海到價值出海的全新范式。在由人工智能、5G等技術驅動的新一輪數字經濟全球化浪潮中,脫穎而出的中國企業在汽車、家電、工業設備、軟件應用等智能化領域皆取得長足進步。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中國企業唯有以數智化為引擎,整合技術、品牌、文化與本地化戰略,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更多先機。
發揮數智優勢 積極布局海外市場
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均已將數字化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海外市場數字化轉型服務的需求正迅猛增長。國內企業順勢而為,積極把握這一機遇,將在國內市場打磨成熟的產品、技術與服務輸出到海外。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發明成果轉化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許維鴻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數智化需求旺盛的國家和地區,中國企業有機會以先行者優勢搶占數智服務藍海。同時,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應用擴展,也為出海企業提供超越傳統貿易模式的新增長極。
“數智化出海的核心是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與新興領域,推動產業鏈升級。”許維鴻舉例說,在跨境電商領域,希音與拼多多等平臺公司通過“小單快反”的智能供應鏈策略,精準匹配海外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不僅實現了出口額的增長,也凸顯了數智化在市場響應速度與服務體驗方面的優勢。
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蔣媛媛副研究員認為,從中國新型工業化演進態勢、改革開放新周期和國際國內環境變化來看,當前中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技術被廣泛應用,正推動企業出海從傳統優勢轉變為創新優勢。中國企業正發展以數智化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建立數字發展新優勢。
蔣媛媛分析,從數字經濟影響力來看,當前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貢獻率超過60%。今年一季度,數字產業實現業務收入8.5萬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4.4個百分點;利潤總額達5721億元,同比增長7.0%。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重要引擎。從數實融合能力來看,中國工業互聯網推動制造流程智能化,目前關鍵工序數字化率超60%,數字化研發工具使用率超80%,已經具備很好的產業數字化改造能力。
在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副秘書長胡麒牧看來,全球數實融合的市場需求依然在持續擴張,企業應抓住這一工業革命級別的歷史機遇,用好數智化能力,賦能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在數智時代打造中國產業國際化新優勢。
立足扎根當地 贏得更多市場認同
近年來,中國企業大步邁向海外市場,身影遍布全球。他們憑借在數字經濟、新基建領域的優勢扎根當地,開啟了數智出海的全新征程,助力眾多國家和地區補齊數字基建的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企業出海步伐的持續加快,單純依靠技術和產品優勢已難以支撐長期的競爭態勢。”胡麒牧說,企業要想在出海的過程中盡快扎根當地市場,賦能當地頭部企業是一項很好的策略,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提升市場認可度,進而減少拓展市場的阻力。
胡麒牧舉例說,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本地化運營,如希音在墨西哥設立本地倉儲與運營中心,不僅提升了物流效率,也加強了與當地消費者的情感聯系。華為、騰訊云等企業在海外布局本地數據中心和技術支持團隊,憑借“在地化服務”,企業贏得了更強的用戶黏性與更多的市場認同。蔣媛媛提醒,以往建立的傳統競爭優勢正面臨成本上升、匯率波動、壁壘高企等復雜形勢變化帶來的系列挑戰,未來要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實深度融合,發揮國內全產業鏈優勢,發展以數智化、高端化、綠色化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實現貿易伙伴多元化拓展以及貿易結構持續優化,有效提升應對全球供應鏈和市場波動的能力。
為此,蔣媛媛建議建立數智化思維,重構中企出海新優勢。一是立足傳統優勢,結合自主技術優勢,疊加數據優勢和場景優勢,構建嵌套多維一體的綜合競爭新優勢,發展以數據要素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
二是在國家層面加強對企業出海的數據保障,為出海企業提供相關公共服務產品,把數據打造為企業出海的利器,對各類海外風險進行精準預測和實時預警提示,監測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動態,并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實現彈性監管和助力產業發展雙贏。
三是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國際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企業在出海過程中,金融、法律、物流、知識產權等各個方面的國際化、專業化服務提供支撐,國內生產性服務業協同出海,為出海企業提供精準服務。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