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作為高度全球化的產業,直接與間接出口總和占全球產量的40%,印證了行業高度全球化的本質。在逆全球化浪潮興起與低碳轉型雙重壓力下,鋼鐵行業亟需建立基于規則的貿易體系和差異化區域戰略,以應對碳壁壘、本地化政策對國際市場公平競爭的沖擊,適應各經濟區塊在智能制造、低碳產品認證方面的演進差異。”8月7日,世界鋼鐵協會總干事埃德溫·巴松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做題為《全球鋼鐵工業發展前景與挑戰》主旨發言時如是指出。在此背景下,巴松認為,后疫情時代催生四大發展趨勢將影響未來幾十年行業發展,鋼企還需為此謹慎制定差異化發展戰略。
“鋼鐵行業的未來將如何發展?要回答此問題,需分析行業變革的驅動因素。”巴松表示,自2000年以來,國際鋼鐵市場主要參與者的市場份額持續演變。其中,發達經濟體的份額明顯萎縮,從2000年占全球鋼鐵市場約60%降至當前的20%。過去85年的行業增長由發展中經濟體貢獻。印度近年來貢獻份額持續增加。未來非洲預計成為新的增長極。“當前全球鋼鐵年消費量約19.5億噸。悲觀預測2050年達22億噸,樂觀預測為24億噸。無論如何,未來20年~27年預計新增約3億噸需求。在此背景下,世界鋼鐵協會在成員要求下,評估出了全球鋼鐵行業未來發展四大趨勢及應對策略。”他展開介紹,一是氣候變化,這一點可以定義為‘超級趨勢’,因其影響著所有其他趨勢;二是技術進步,涵蓋自動化、數字化及減碳技術調整;三是社會經濟變化,發達國家面臨老齡化與人口萎縮,發展中國家面臨年輕人口城鎮化遷移;四是地緣政治演變,當前國際地緣政治復雜性加劇,這些變化將沖擊全球鋼鐵行業及供應鏈。
巴松指出,環境水平調整的核心問題是——為實現低碳轉型,鋼鐵業需改變多少,又能改變多少?“如果我們不采取任何行動,到2050年鋼鐵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從36億噸升至40億噸。如果我們努力推動碳減排,或可實現20%~40%減碳。當然,這需要技術革新、管理模式轉型及社會協同支持,包括清潔能源供應、新興城市建設、交通方式變革及循環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的因素。”他表示,“我們都應該學會并開始重復利用我們的產品。如果我們能成功做到所有這些事情,可以相當樂觀地認為,在未來10年左右,我們將在鋼鐵行業看到一些減碳效益。基準情景下,2019年全球鋼鐵行業排放了36億噸二氧化碳,預計到2040年新增4.18億噸。然而,電弧爐短流程煉鋼技術的普及和其他前沿減碳技術的進步將推動行業深度降碳。電弧爐將有助于減少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們預計中國會有更多的電弧爐,因為中國的廢鋼存在較大的增長可能性,也更能看到技術進步帶來的降碳效益。看到行業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及正在進行的低碳投資,到2040年我們相信可能看到大約20%的減排量,即二氧化碳排放量從36億噸減少到約30億噸。”
就技術進步而言,巴松認為,過去全球鋼鐵行業由高爐(BF)—轉爐(BOF)工藝流程主導,未來將形成3條技術路線并存的格局:一是廢鋼—電弧爐路線(Scrap-EAF),主要在廢鋼資源豐富區域發展。二是天然氣/氫能—直接還原鐵-電弧爐路線(DRI-EAF),中期依賴天然氣過渡,最終轉向氫能驅動。三是綠色高爐—轉爐路線(BF-BOF),通過技術改造降低生產流程的碳排放。他表示,盡管新興技術路線涌現,但高爐仍將在全球鋼鐵生產中扮演核心角色,預計到2050年約50%的鋼鐵仍將通過高爐生產。行業的低碳轉型要求鋼鐵企業不僅需調整產品質量以滿足客戶技術升級需求,更需推動深度降碳化投資,例如氫能煉鐵、碳捕集技術應用等,以應對高爐生產工藝流程的減排壓力。
“城市類型決定了鋼鐵需求分化。”巴松表示,基于對于全球城市發展的研究,世界鋼鐵協會整理了4類主導性城市原型及其鋼鐵需求特征。一是發達大都市,如美國紐約,高密度高層建筑群主導,公共交通發達,能源系統復雜,人均年鋼鐵消費量約700公斤(已飽和);二是繁榮低密度城市,如荷蘭阿姆斯特丹,分散式居住形態,綠色交通占比高;三是擴張型現代都市,如北京,呈現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單中心蔓延結構;四是發展中分散城市,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城市,以廉價低層建筑為主,交通基礎設施薄弱,電網老化缺電嚴重。這也催生不同類型城市對于鋼鐵需求的核心差異。一方面,發達城市用鋼量穩定,更側重于存量的更新;發展中城市的人均鋼鐵需求將強勁增長,尤其是在建筑用鋼領域,交通設施及能源升級也將帶來需求增量的機遇。因此,鋼鐵企業需針對性開發適配不同城市類型的建筑用鋼、交通基建用鋼及能源設施用鋼解決方案。
“最后一點,地緣政治演變驅動了供應鏈范式轉變。”巴松繼續介紹,鋼鐵行業正經歷從成本優先的全球化長鏈向可持續優先的區域化韌性網絡的根本性轉變。這一改變由三重關鍵力量驅動,即疫情暴露單一長鏈風險,碳關稅(如碳邊境調節機制)、經濟區塊貿易壁壘等重塑規則,關鍵材料(如稀土、氫能)供應安全“壓倒”企業成本考量。“這都將對行業發展產生影響。一方面,供應鏈面臨重構,從全球采購轉向近市場、近資源的產能布局;另一方面,技術發展呈現分化,區域能源可獲得性與政策差異推動形成氫基煉鋼、廢鋼短流程等多技術路線并存的格局。與此同時,全球鋼鐵企業的競爭維度也將升級,低碳排放產品認證或將成為跨境競爭的新門檻。由此可以判斷,全球鋼鐵業將演進為多極化的區域性系統,這要求企業構建適配本地資源稟賦、政策環境與技術能力的差異化發展戰略。
他最后建議鋼鐵企業,一是做好材料解決方案商,開發適配城市類型的輕量化高強度鋼材二是做好智能制造商,建設好數據驅動的數字生態系統;三是做好碳中和生態構建者,積極構建從廢鋼、直接還原鐵到可再生能源的綠色價值鏈。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