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鋼=邊長*邊厚*0.015 焊管/無縫鋼管=(外徑-壁厚)×壁厚×0.02466 方管=邊長×4×0.00785=周長/3.14 矩形管=(長+寬)×2×壁厚×0.00785 扁鋼=寬度*壁厚*0.00785 鍍鋅扁鋼=寬度×壁厚×0.00785×1.06 板材=長度×寬度×厚度×0.00785 花紋板=[厚度×0.0785+0.3]×長度*寬度 六角鋼=對邊×對邊距離×0.0065 八角鋼=對邊×對邊距離×0.0065 不銹鋼板=長度×寬度×厚度×7.93 圓鋼重量(公斤)=0.00617×直徑×直徑×長度 方鋼重量(公斤)=0.00785×邊寬×邊寬×長度 六角鋼重量(公斤)=0.0068×對邊寬×對邊寬×長度 八角鋼重量(公斤)=0.0065×對邊寬×對邊寬×長度 螺紋鋼重量(公斤)=0.00617×計算直徑×計算直徑×長度 角鋼重量(公斤)=0.00785×(邊寬+邊寬-邊厚)×邊厚×長度 扁鋼重量(公斤)=0.00785×厚度×邊寬×長度 鋼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徑-壁厚)×長度 公式 s20.866×H/m/k即對邊×對邊×0.866×高或厚度 鋼管的重量=0.25×π×(外徑平方-內徑平方)×L×鋼鐵比重 其中:π = 3.14,L=鋼管長度,鋼鐵比重取7.8 所以,鋼管的重量=0.25×3.14×(外徑平方-內徑平方)×L×7.8 * 如果尺寸單位取米(M),則計算的重量結果為公斤(Kg) 鋼的密度為:7.85g/cm3(注意:單位換算)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的計量單位為公斤( kg )。 其基本公式為: W(重量,kg)=F(斷面積 mm2)×L(長度,m)×ρ(密度,g/cm3)×1/1000 常 用 數 據 1 m= 3.281 ft 1 in= 25.4 mm 1 lb= 0.4536 kg 1 oz= 28.3 g 1 kgf= 9.81 N 1 lbf=4.45 N 1 MPa=145.161 lb / in 鋼的比重(密度):7.8g/cm 不銹鋼比重(密度):7.78g/cm 鋅比重(密度):7.05g/cm 鋁的比重(密度):2.7g/cm 經實際數據驗證,該公式的最大相對換算誤差為0.75%,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① 此公式用我國公布的黑色金屬硬度標準數據進行換算,其HRC誤差基本上在±0.4HRC 范圍內,其最大誤差也僅±0.9HRC,計算的HV誤差最大為±15HV。 本公式與國家標準實驗換算值對照,換算式計算結果與標準實驗值之誤差為±0.1HRC。 對布氏壓痕和洛氏壓痕深度關系進行分析,根據壓頭的應力σHRC=σHB得出換算公式 計算結果與國家標準實驗值對照,換算式計算結果與標準實驗值之誤差為±0.1HRC。 布氏硬度與維氏硬度的關系,同樣根據σHB=σHV得出公式 此公式換算結果與國家標準換算值對照,換算誤差為±2HV。 因為努氏硬度與洛氏硬度的對應曲線類似于拋物線,故由曲線得出近似的換算公式為 澆注能力:連鑄機每分鐘澆注的鋼液量 Q=nFVr Q 連鑄機的澆注能力(t/min) n 流數 F 連鑄坯的斷面積(m2) V 拉坯速度(m/min) r 連鑄坯的比重 鋼液成坯率 C1=(澆注坯量/鋼液澆筑量)×100% 一般為96~98% 連鑄坯的合格率 C2=(合格鑄坯量/澆注坯量)×100% 一般為96~99% 連鑄坯的日有效作業率 C3=(連鑄機每日實際澆注時間/24)×100% 連鑄機的日產量 Q日=24×60×Q×C1×C2×C3 Q 澆注能力(噸/分鐘) 鋼水收得率 C4=(合格的鑄坯量/鋼液澆注量)×100% 連鑄機的流數 n=G/(F×V×r×T) n 連鑄機的流數 G 盛鋼桶容量(t) F 鑄坯的斷面積(m2) V 坯拉速度(m/min) r 連鑄坯的比重(t/m3)(碳素鎮靜鋼7.6,沸騰鋼7.4) T 盛鋼桶內鋼液允許的澆注時間(min) 盛鋼桶內鋼液最大允許的澆注時間 T最大=[(lgG-0.2)/0.3]×f T最大 盛鋼桶內鋼液最大允許的澆注時間(分鐘) G 盛鋼桶容量(噸) f 質量系數,取決于盛鋼桶所允許的溫度損失,要求格的鋼種取10,要求低鋼種取12 拉坯速度 V=K×L/F V 拉坯速度(m/min) L 鑄坯斷面周長(mm) F 鑄坯的斷面積(mm2) K 速度系數(m×mm/) 方坯45~75,板坯45~60,圓坯35~45 中間包的最小容量 G中小=1.3FVrTn G中小 中間包最小容量(t) F 鑄坯的斷面積(m2) V 拉坯速度(m/min) r 鋼液比重(t/m3) 一般取7.0 T 更換盛鋼桶所需時間(t) n 流數 結晶器倒錐度 εs=(S下-S上)/S下×100% εs 結晶器倒錐度(%) S下 結晶器下口面積(mm2) S上 結晶器上口面積(mm2) 對于矩形坯和板坯連鑄機,鑄坯的寬度和厚度方向上的收縮率不一樣 結晶器倒錐度計算 ε=(L下-L上)/L下×100% ε 結晶器邊長計算的倒錐度(%) L下 結晶器下口寬邊或窄邊的長度(mm) L上 結晶器上口寬邊或窄邊的長度(mm) 結晶器的冷卻強度 Q=0.0036Fv Q 結晶器冷卻水量(m3/h) F 結晶器水縫總面積(mm2) 其中F=B×D B 結晶器的水縫周長(mm) D 結晶器水縫斷面寬度,取4~5mm v 冷卻水在水縫內的流速,方坯取6~12m/s,板坯取3.5~5m/s 二次冷卻段的耗水量 Q=W×G Q 二冷區耗水量(m3/h) W 二次冷卻強度(升/千克鋼)(也叫比水量:所消耗的冷卻水量與通過二冷區的鑄坯質量的比值。)低碳鋼比水量1.0~1.2升/千克鋼;中高碳鋼,低合金鋼比水量0.7~1.0升/千克鋼;不銹鋼,裂紋敏感鋼比水量0.4~0.6升/千克鋼;高速鋼比水量0.1~0.3升/千克鋼 G 連鑄機理論小時產量(t/h) 澆注平臺溫度(盛鋼桶開始澆注時,桶內鋼液測量的溫度) T平=T中+△T1+△T2+βt T平 澆注平臺溫度(℃) T中 中間包內鋼液的理論澆注溫度(℃) △T1 中包內鋼液初期溫度降低值(℃)(與中包預熱狀態有關,一般10~15℃) △T2 鋼液從盛鋼桶到中間包的溫度降低值(℃) β 盛鋼桶內自然降溫速率(℃/min) 盛鋼桶50噸為1.3~1.5℃/min,盛鋼桶100噸為0.5~0.6℃/min,盛鋼桶200噸為0.3~0.4℃/min,盛鋼桶300噸為0.2~0.3℃/min t 盛鋼桶內鋼液最大允許澆注時間(min) 連鑄澆注溫度(中間包內鋼液溫度) T中=T熔+a T中 中間包的鋼液理論澆注溫度(℃) T熔 鋼液的熔點(℃) T熔=1538℃-[88C%+8Si%+5Mn%+30P%+25S%+5Ca%+4Ni%+2Mo%+2V%+1.5Cr%] a 鋼液的過熱度(℃) 中包過熱度取值范圍10~30℃,鑄坯斷面大的取值高一些 1.1正火加熱時間 t=KD t 加熱時間 D 工件有效厚度(mm) K 加熱時間系數(s/mm) K值的經驗數據 加熱設備 加熱溫度(℃) 碳素鋼K/(S/mm) 合金鋼K(S/mm) 箱式爐 800~950 50~60 60~70 鹽浴爐 800~950 12~25 20~30 1.2正火加熱溫度 根據鋼的相變臨界點選擇正火加熱溫度 低碳鋼 T=Ac3+(100~150℃) 中碳鋼 T=Ac3+(50~100℃) 高碳鋼 T=Ac3+(30~50℃) 亞共析剛 T=Ac3+(30~80℃) 共析鋼及過共析鋼 T=Acm+(30~50℃)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