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山資本合伙人王志飏在4月28日活動以《5G時代的產業創新機遇》為題進行了分享。以下為主要內容,經i黑馬&黑智編輯:
01
5G開啟萬物智聯代際革命,支撐未來5年產業創新
縱觀通信發展進程,5G代表的是一場代際革命,也是支撐未來5年產業創新的重要底層基礎設施。
20世紀80年代至今,通信技術歷經兩次代際革新。1G到2G,首先完成了固定通信到移動通信的轉變;3G到4G,實現了移動窄帶到移動寬帶的升級。這兩代通信,主要解決的是人與人連接的問題。
而5G時代,連接將突破70億人口的上限,拓展至整個物理世界,連接數至少將提升2-3個數量級。連接賦能的重點業務也將從消費拓展至產業,覆蓋工業、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多種場景。
過去20年,從2000年的傳統互聯網時代到2010年以后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產業創新主要集中在消費領域,人們的衣食住行被高度數字化和線上化,但在工業、金融、城市、能源等產值規模巨大的傳統產業領域,新技術的落地和應用卻非常有限。
在5G物聯網支持下,產業中所有的基礎設施、生產設備、各種電子產品都將被連接起來,更多的創新空間隨之而生,傳統產業將迎來非常巨大的市場機遇。
這些行業規模巨大,每一個都不亞于消費行業。工業、城市管理都是百萬億級的行業規模,物流產業有20萬億的規模,能源的體量也在萬億以上。在這些領域,1%的效率提升,就意味千億乃至萬億的價值增長。5G時代,創新企業能不能為這些行業提供1%的效率提升?我們相信一定可以。
02
產業創新的核心技術推動力——IT&CT&OT技術融合
行業發展至今,信息技術、通信技術以及自動化技術,已經走到融合的交點,為產業創新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5G和物聯網實現了世界上所有人、物體之間的連接,這樣的連接使得我們有了用數字“感知”萬物的能力;得益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大力發展,以云計算、邊緣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計算技術,使得我們獲取和使用計算能力變得非常容易,讓我們對數據的“認知”變得更快速、準確;過去4、5年,人工智能技術從科研走向了行業應用,在垂直行業里快速落地,使得我們對數據的認知能力極大增強,甚至擁有了一定程度“預知”未來的能力。
這三類技術持續演進,已經走到了融合發展的階段。這種融合使得產業互聯網有了非常充分的技術底層支撐,驅動“感知-認知-預知”的數據閉環加速實現和落地,并支撐各種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03
產業發展的新驅動模式——“數據閉環”
“感知-認知-預知”,數據閉環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的落地,會在企業數字化轉型、數據驅動業務升級、產業生態創新三個層次實現價值創造。同時“互聯”也讓產業的邊界、業務的邊界越發模糊和融合,創業企業從一個層次切入垂直產業,并持續發掘行業痛點和需求,可以不斷拓展業務范圍、突破天花板,實現“多級火箭”的持續發展模式。
數據閉環的運行邏輯是什么?
感知,我們把線下的生產過程,人和萬物的互動過程,機器和機器的互動過程等一系列的過程變得更數據化、聯網化、線上化,使得物理世界被充分感知。在數字世界領域,此前部署的IT設施和系統也將通過互聯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數據充分交互和感知,將數據真正作為一種生產資料進行資產化管理。
認知,計算能力通過云計算和邊緣計算成為泛在資源,數據分析的能力(ability and capacity)變得易于獲得和使用。企業并不需要像之前購買很多服務器,建立數據中心,進行大規模的投資,才能具備數據分析的能力?,F在,企業在AWS或者阿里云上開一個帳戶,就可以擁有世界領先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和人工智能能力。
預知,有了數據分析能力之后,我們對數據的認知可以真正意義上創造價值?;跀祿覀兡茏龀龈鼉灥臓I銷決策、采購決策和生產決策;基于AI能力,綜合多維數據的分析預測,讓我們對未來的預知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讓未來的不確定性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這樣的數據閉環落地在各個垂直的大行業,成為驅動產業升級、產業轉型的底層驅動力。
數據閉環如何創造價值?
第一個層次:企業自身的數據化轉型
數據化轉型能夠幫助企業有效利用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數據。
經過二三十年的信息化建設,部分行業如金融、電信、電力等,信息化發展得不錯,非常多的數據被不同的業務系統捕捉下來了,但這些數據并沒有在生產過程發揮真正的作用。因為數據并不被認為是資產,所以并沒有以資產的方式管理和利用。我們提到的新技術,可以有效采集和打通業務系統和線下設備感知的數據,使得數據可以進行統一的運營分析。在數據層面上,指導和優化企業自身的經營決策。而更多的傳統產業,如大量的輕工業制造業、交通、城市管理、農業等的基礎生產過程還沒有被很好的數據化和聯網化,幫助這些產業建立數據化基礎本身就是巨大的市場機遇。
第二個層次:數據驅動的業務升級
數據驅動的業務升級,其核心是依托物聯網和5G的連接能力,使得企業和最終用戶可以保持長連接,并運用連接和數據,成為垂直場景的“運營商”,通過運營的商業模式發掘和實現更高的價值。
用戶如何使用你的產品,使用中遇到什么問題,更喜歡產品的哪些方面?這些都可以被生產者有效感知。企業和客戶之間的關系,從原來的一次性買賣變成長期的運營服務。這將驅動所有的廠商向服務化轉型。各行各業都將出現大量的服務運營商和場景運營商,它們可以有效感知實際使用中的痛點和需求,同時有針對性地提供各種各樣的產品和服務,使服務變得更加個性化,創造更持久的價值。與此同時,企業還可以減少盲目的投資和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去生產和銷售沒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第三個層次:產業生態創新
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入,我們將看到,某一個產業鏈的上下游,都可以更好地實現數據互聯,信息交互效率的極大提升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效率得到極大提升。一些產業的傳統生產關系在這樣的高效互聯下甚至將發生重大轉變,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傳統生產關系、生產模式都可能在新的“互聯世界”里進化成全新的形態。
以工業互聯為例,幫助大家理解產業鏈創新。
就行業空間來看,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工業國,制造業的GDP產值超過30萬億,占全世界制造業的?,但中國的制造業生產效率和人均產值依然嚴重落后于發達國家。經過20-30年快速發展,制造業轉型升級已經勢在必行,從低端制造升級為中高端制造。諸多因素也在推動這一進程快速落地,比如傳統工業的智能化需求;新興工業的柔性自動化需求;招工難、成本上升帶來?人化需求;個性化消費對產品研發生產的新要求;產業鏈效率提升需求;國產替代、?主可控需求等。
但升級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部分?廠信息化?動化程度低;設備運維低效;安全隱患突出;生產制造流程掌控依靠??;?產過程不透明,生產問題難溯源;產品質量難以追溯;對用戶?感知;產業鏈上下游信息割裂,協同效率低下等。
面臨如此現狀,如何利用技術改善工業?
首先,是數字化和聯網化。設備系統的互聯,幫助行業降低生產運維的成本,使得生產過程更安全;在某些環節,替代人工增強生產效率;減少生產跑冒滴漏和低效運行模式,使得生產更加高效。例如摩爾元數通過平臺化MES幫助制造業企業實現生產過程信息化數字化、優锘通過物聯網可視化平臺對各類設備進行數據互聯和高效管理,都是在這個層面的創新。
第二,是數據驅動產能升級。聯網化和數字化之后,所有數據被采集上來,將數據作為資產進行管理,可以做很多原有技術體系無法完成的事情。這個過程中,可以優化整體的生產流程;優化工藝;優化供應鏈等等,產品和服務品質得到提升。例如雪浪數制幫助工業企業建立“工廠大腦”,實現平臺化的數字運營能力;開放智能通過軟硬一體化的邊緣智能解決方案快速實現高效的產線或工廠智能化;翼菲通過自主可控的工業機器人實現生產過程的無人化和柔性化等,都在這個層面幫助傳統企業實現產能升級。
第三,是產業生態創新。前兩個創新主要發生在企業的內部,產業生態創新發生在企業和企業之間。通過軟硬件和云服務,縱向改造垂直行業產業鏈的不同環節的效率,實現產業上下游信息互聯、?效協同。例如智布互聯創立了紡織領域協同生產的全新模式。中國是一個產業鏈集群非常完整的國家,各個垂直產業都有機會落地新型的業務模式,誕生新型的業態。
在工業領域,以上是我們認為有重大創新機會的三個方向。其他垂直產業也都存在著類似可切入的模式。創新可以在多個層面、以多種維度的形態出現,而且每一種創新形態都有可能幫助產業"提升1%的效率",創造巨大的價值。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對產業互聯網感到興奮的原因。
04
產業創新邊界融合,全新的行業公司正在出現
技術的融合發展也在驅動產業的融合,每個企業都應該思考自己的業務邊界是不是發生了變化,所處的產業邊界是不是越來越模糊。我舉兩個我們投資的項目,從數字化&聯網化、數字驅動的產能升級和產業生態創新三個維度,看企業是如何逐漸打破邊界,不斷抬升業務天花板,獲得長足發展的。
案例一:涂鴉智能
涂鴉最早從做全棧AIoT解決方案的企業開始升級,幫助家電企業快速實現智能化,這使得涂鴉的產品在萬物智能的時代獲得競爭力。同時,涂鴉還幫助客戶實現業務的轉型升級,幫助他們實現用戶的感知和洞察,拓展服務后的增值收入,并且在用戶使用數據的過程中輔助后續產品的迭代研發。用戶基于涂鴉平臺的產品,也可以實現互聯互通,顯著提升智能家居體驗。
涂鴉還打通了國際AIoT的產業生態,進入到亞馬遜、Google的智能家居生態中。通過鏈接海外供應鏈和銷售渠道,涂鴉真正做到將全球智能物聯網、智能家居產業實現互聯,使產品快速進入各個國家的流通鏈條里,服務各地的消費者。這個過程中,涂鴉提供的服務,從一個簡單的物聯網解決方案,逐漸延展到了全球智能互聯網全棧、全產業鏈的解決方案。
案例二:G7
G7是一家做智慧物流的企業,最早是在每一臺車上裝上傳感器,再輔以后端的SaaS平臺,幫助物流車隊更好管理卡車和司機。
G7從物聯網“管車服務”切入,逐步拓展到管賬服務、安全服務、資產管理服務等,幫助車隊、貨主實現業務的數字化運營,降低客戶的運營和管理成本。隨著國內無車承運人政策的落地,G7進一步拓展到網絡貨運業務,通過統一的運營平臺服務于貨主、車隊、政府主管機構,實現行業的“四流合一”,將行業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顯著降低。G7還分拆了研發無人駕駛卡車的贏徹科技,為更長期的智能物流做好布局。未來,隨著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大型卡車可以在干線實現自動駕駛,使整個物流過程中與人工相關的成本和運營風險得以規避,物流產業鏈的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就這樣,G7的業務從簡單的設備“聯網”逐步延伸到物流全產業鏈的數字化服務。從一點切入,持續實現業務延伸和深化,這是物聯網產業,尤其是產業物聯企業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特點,“多級火箭”的發展策略在這個領域特別適用。
寬帶資本和晨山資本從2014年開始,便將全部精力專注于產業互聯網投資,也做了很多布局。我們之前投資的很多企業都和新基建主題不謀而合,除了云計算、大數據、信息安全、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傳統”領域,也包括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興領域的企業,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了解更多伙伴企業的情況。
未來,我們希望能和更多優秀創業者一起深耕數據驅動,加速產業互聯時代的到來,共創新的產業價值。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