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領(全國政協委員、河北陸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這為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指出發力方向,也帶來滿滿信心。
在信息化時代,傳統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已成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路徑。能否把握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契機,是否善于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不僅關乎一家企業的發展,也直接影響著一個行業、一個地區的發展。以我們物流行業為例,隨著物流數據更加充分開發利用,“信息孤島”“數據煙囪”等之前困擾大家的問題逐步得到破解。無人配送裝備的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物流效率,還降低了人工成本。增“數”增“智”,正在深刻改變著這個行業的面貌。
擁抱數字化、智能化,就是擁抱明天、擁抱未來。河北傳統產業家底兒很厚,很多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有的還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絕不是包袱、累贅。堅持用科技賦能,讓“數”“智”等新要素在傳統產業中更好發揮提升和優化作用,是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提升產業鏈競爭力的有效方法。
推動傳統產業增“數”增“智”,河北有堅實的“底座”。網絡、算力、數據,是支撐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綜合算力指數報告(2024)》顯示,我省綜合算力指數躍居全國首位。未來,算力會像今天的電力一樣即取即用。我們應當立足河北產業發展實際,進一步強化算力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各行各業數實融合夯實根基。
推動傳統產業增“數”增“智”,河北有豐富的場景。數智技術只有被實際應用于產業發展具體場景中,才能充分發揮其賦能潛力。河北鋼鐵行業基礎雄厚、產業鏈條完整,去年,我省推出河北太行鋼鐵大模型,涉及鋼鐵產業142個全鏈條生產應用場景模型。進一步挖掘深度應用場景,為數智技術提供更多施展拳腳的舞臺,能使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和完善,更好服務各行各業發展。
數智賦能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推動傳統產業增“數”增“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就一定會有廣闊前景,河北高質量發展向上突圍就一定會有更加澎湃的動能。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