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與氣候轉型亞洲(Transition Asia)共同起草發布研究報告《中國鋼鐵行業脫碳融資:轉型金融試點和市場進展》,報告聚焦市場實踐,深入梳理了中國鋼鐵行業轉型貸款與債券發行的趨勢,并通過對市場參與者的深度訪談,剖析了資本市場在支持鋼鐵行業轉型過程中面臨的關鍵挑戰,同時追蹤了河北省《河北省鋼鐵行業轉型金融工作指引(2023—2024年版)》出臺后的轉型金融市場趨勢。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中國區負責人謝文泓表示:“中國鋼鐵行業轉型融資的迅速發展,充分彰顯了明確且可信的政策指引在引導大規模資本投入方面的關鍵作用。作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中國不僅擁有引領低碳轉型的獨特優勢,更肩負著推動全球綠色發展的重大責任。展望未來,深度對接金融資源與行業脫碳路徑將有助于進一步拓寬可投融資項目的范疇。”
氣候轉型亞洲(Transition Asia)中國事務主任左凌玥表示:“在中國制定2026~2030年國家發展規劃的關鍵期,鋼鐵行業正迎來推動低碳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有必要加快實現行業低碳發展目標與政策框架的有效銜接。預計未來五年內,鋼鐵行業在部署低碳技術方面將面臨約18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建立一個有力支撐的融資生態至關重要。同時,應在全產業鏈范圍內推動更加透明的討論,探索綠色鋼鐵溢價的合理分擔機制。通過投資低碳氫基直接還原鐵(DRI)、啟動綠色采購計劃、提升廢鋼回收利用等戰略性舉措,有望為中國鋼鐵行業奠定更加具有韌性、國際競爭力且契合氣候目標的發展基礎。 ”
報告顯示,中國鋼鐵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50%以上,是全球鋼鐵生產的主導力量。在全球范圍內,7%~9%的碳排放來自鋼鐵生產;而在中國,鋼鐵行業的碳排放占到全國總量的15%。在《巴黎協定》和中國“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鋼鐵行業迫切需要制定有效的減排戰略并切實落地,金融市場將在這一轉型過程中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中國的金融監管部門正積極制定轉型金融指引,促進轉型金融市場有序發展。2023年12月,中國鋼鐵關鍵產區河北省出臺《河北省鋼鐵行業轉型金融工作指引(2023—2024年版)》(簡稱“河北省《工作指引》”)。這是中國首個定位于鋼鐵行業的地方性轉型金融工作指引,確立了轉型金融支持的核心原則,界定了轉型技術目錄,強調了加強鋼鐵行業供應鏈合作的重要性,為金融機構精準識別鋼鐵企業低碳轉型活動和開展業務提供了參考。
脫碳技術路線明確,融資缺口較大
報告提出,自2020年中國提出“雙碳”目標以來,鋼鐵行業迎來了低碳轉型的關鍵機遇。在“十四五”(2021~2025)規劃的推動下,低碳轉型步伐明顯加快。行業內明確的目標要求是:到2025年,電弧爐鋼鐵產量將占粗鋼總產量的15%,并在2030年提升至20%以上;同時,氫冶金技術也需實現突破性應用。
報告認為,未來五年內鋼鐵行業至少需要人民幣1320億元(約18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其中,大約14%的投資將用于推動從傳統的高爐-氧氣頂吹轉爐生產向以廢鋼為原料的電弧爐生產模式轉型;另有約41%的資金將投向氫氣直接還原鐵的電弧爐生產。這一轉型預計將使中國氫氣直接還原鐵電弧爐的年產能提高約300萬噸,預計到2030年總產能可達1500萬噸。
此外,即使不考慮可再生能源使用成本,氫氣電解相關投資仍占基礎設施總投資的41%,成為一項關鍵成本。盡管中國電解槽堆成本處于全球最低水平,高昂的氫氣生產費用依然構成了綠色鋼鐵生產降本的重要挑戰。
轉型金融初見成效,鋼鐵行業快速響應
報告顯示,不斷發展的可持續和轉型金融市場有望為鋼鐵低碳轉型所需的資本支出提供重要支持。2024年,河北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發放鋼鐵行業轉型貸款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5.80億元),相關貸款通常提供5–150個基點的貼息優惠。除河北外,天津、黑龍江、江蘇等地也相繼開展鋼鐵轉型貸款試點,各地金融機構積極參與鋼鐵行業的綠色融資。
在貼標債務市場方面,據CBI統計,2024年,中國發行12只鋼鐵相關的綠色、社會、可持續發展及可持續發展掛鉤(統稱GSS+)債券,總規模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0.50億元。其中,河鋼集團發行6只特定募集資金用途(UoP)債券,總規模達90億美元,4只債券專門用于廢鋼采購,納入CBI數據庫。此外,安陽鋼鐵成為中國鋼鐵行業首家發行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SLB)的企業,發行金額6億元,績效目標與自發電率掛鉤,計劃到2025年提升自發電率至53%。
貸款和債券之外,保險和股權等多樣化金融工具也正逐步支持鋼鐵行業的低碳轉型。2023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綠色保險分類指引(2023年版)》涵蓋了工業低碳轉型保險、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與鋼鐵行業直接相關的險種產品,雖然目前在鋼鐵行業的應用仍有限,但如河北唐山等地已有保險機構通過多種險種提供風險保障400億元,賠付支出約64萬元,助力企業應對轉型風險。
股權工具則為高風險、高回報項目(如突破性低碳技術研發及行業推廣應用)提供了必要的靈活資金。典型案例是寶武集團聯合國有資本發起的綠碳基金,聚焦鋼鐵行業及相關領域的低碳投資,在2023年12月以認繳規模超百億元正式完成基金封閉。盡管專門服務鋼鐵行業的股權基金尚不多見,但行業領軍企業、公共資本與私人投資者的合作正逐步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
鋼鐵行業脫碳仍需制度保障與政策激勵
報告發現,轉型金融市場可為估計未來五年內中國鋼鐵行業低碳轉型所需的資本支出提供重要的資金支撐和市場激勵。然而,為確保鋼鐵行業完成“雙碳目標”,需重點關注深度脫碳路徑,特別是氫基直接還原鐵-電弧爐、廢鋼-電弧爐及將現有高爐-氧氣頂吹轉爐生產與碳減排目標掛鉤的方案。
為此,報告提出了以下建議:
監管部門為市場主體提供激勵措施,促進低碳鋼鐵生態發展 監管部門可采取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并建立基于已驗證技術和經濟可行性的解決方案,進一步完善政策框架,加速鋼鐵行業向低碳生態轉型。此外,監管部門可進一步探討如何在鋼鐵產業價值鏈中分擔綠色鋼鐵的溢價成本,并通過戰略性政策,如投資低碳氫氣直接還原鐵技術、推出綠色采購項目、加強廢鋼回收等措施,為鋼鐵行業的脫碳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金融機構探索多樣化融資方案,著力推動深度脫碳 金融機構應擴大現有轉型金融案例應用,推動鋼鐵行業從傳統高爐向低碳生產轉型。貸款和債券等相對成熟的工具需持續挖掘廢鋼電弧爐等新業務機遇,拓展支持領域與支持規模。其他金融產品亦需加快創新,滿足不同類型轉型經濟活動的融資與風險管理需求。
鋼鐵公司需主動推進脫碳工作,為低碳鋼鐵生產尋求融資 鋼鐵企業應積極利用現有轉型金融框架(如《CBI鋼鐵行業標準》、河北《工作指引》和人民銀行轉型目錄)爭取脫碳融資,制定并落實轉型計劃,推動電弧爐、廢鋼回收和氫基直接還原鐵等項目。此外,建議與下游買方簽訂綠色產品承購合同并加強碳管理實踐。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