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簽署了總金額為1.2萬億美元(約合7.66萬億元人民幣)的跨黨派基礎設施投資法案。至此,該法案在美國會兩院獲得通過并經總統簽署生效。這項法案將對美國道路、橋梁、鐵路和公共交通等基礎設施進行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投資,用于修復老化的道路和橋梁,升級電網,擴大寬帶互聯網接入等。該法案通過的背景與時機十分特殊。分析人士認為,該法案尚不足以填補美國巨大的基礎設施融資缺口。
民主黨原本想以基建法案為討價籌碼,先討論1.85萬億美元的社會和氣候支出項目,但是在11月初突然決定改變策略,先表決基建法案。其原因有二。其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措施不力和阿富汗撤軍問題引發的拜登支持率快速下降。美國蓋洛普咨詢公司一項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美國總統拜登執政第三個季度支持率比第一季度下降11.3個百分點。其二,素有選舉風向標之稱的弗吉尼亞州州長選舉被共和黨贏得,美國人民對這屆政府的不滿已經開始動搖民主黨的基本盤。
民主黨匆忙通過的這項基建法案將對美國經濟起到怎樣的拉動作用呢?
在全部1.2萬億美元的總開支中,約5500億美元是已有計劃中的實際增加支出。拜登政府希望,此舉能夠提升美國的生產率,推動經濟加速增長,同時改善美國人的生活水平。
分析估計,由于實際支出較小,到2031年該法案將使美國的勞動生產率每年提高0.03個百分點。美國經濟可能會以每年1.93%的可持續速度增長,略快于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的1.9%。不過,資金要在2022年下半年才開始流入美國經濟,其中最大的部分將在2024年及以后使用。整體上看,基建法案對經濟促進的效果需要數年才能顯現。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對真實經濟的促進作用有限,在熱衷于炒作預期的當下,在金融加速器的作用下,對席卷全球的通貨膨脹卻將發揮推波助瀾的作用。
根據該法案,將有1100億美元用于道路和橋梁支出,730億美元用于電網升級,660億美元用于鐵路和美國鐵路公司,650億美元用于寬帶擴展,390億美元用于交通運輸,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石油、天然氣、銅和鋁。盡管需求大幅增加,在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加劇肆虐之時,供應鏈瓶頸并沒有改善。最近糧食價格指數達到10年來最高水平,石油、天然氣、銅和鋁價格達到5年來最高點的背景下,法案的簽署將推動能源價格和運輸成本進一步走高,普通民眾的日常開支也將進一步增加。
基建法案的簽署在面臨同樣困境的發達經濟體中的示范效應不容忽視。消息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日本政府計劃實施規模超40萬億日元(約合2.22萬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遠超此前預期的30萬億日元。這項刺激計劃包括向18歲或18歲以下的日本民眾每人發放10萬日元,同時將斥資10萬億日元提高國內半導體產量等措施。
美國眾議院通過基建法案之后,美國物價繼續上升,由于主要央行在利率問題上繼續保持鴿派立場,增強了黃金的吸引力。金價在過去8個交易日上漲約100美元,創下自5月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輪漲勢。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