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要汽車生產企業近60名代表參加會議。
會議圍繞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有關產品準入和軟件在線升級備案要求,聽取汽車生產企業落實情況及建議。
會議強調,汽車生產企業要深刻領會《通知》要求,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智能駕駛分為L0至L5共6個等級,每個等級代表不同的自動化程度和責任劃分。其中,L0-L2級以駕駛員為主導,L3-L5級以系統為主導,自動駕駛等級越高,意味著智駕技術越強大、相關法律法規越完善。
技術與法規屹立在兩岸,中間奔騰的是滔滔的商業化需求。車企在競爭、在跑馬,“智駕平權”成為行業熱詞。自2025開年以來,國內已經有超過20家主流車企相繼公布新一代智能駕駛戰略規劃和技術路線。各大車企密集布局的態勢,讓2025年被全球汽車行業公認為“智駕元年”。
實際上,當前智能駕駛以L2級輔助駕駛(組合駕駛輔助)為主,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仍處于試點階段,中國現有的量產乘用車智能駕駛功能全都在L2及以下。意即中國智能駕駛技術整體處于L2級向L3級過渡的階段,L4-L5級仍需突破技術瓶頸與法規限制:
L2級普及主導:L2+智能導航輔助駕駛成為主流,覆蓋高速、城市導航輔助等功能,但駕駛員仍需保持注意力并隨時接管。根據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的統計數據,2024年搭載國內L2及以上功能的新車上險量為1309.4萬輛,同比增長31.5%;滲透率為57.3%,同比增加10.0%。比亞迪、特斯拉等品牌已實現L2功能全系標配。
L3級試點推進:L3模式下,系統在特定設計運行條件(如高速公路、良好天氣)下可完全接管駕駛任務,但當系統請求時,駕駛員需及時接管。L3級自動駕駛已在9個區域試點(如北京亦莊),但受法規限制尚未大規模落地。車企如比亞迪、蔚來已通過準入測試。
高階功能局部應用:部分車型(如蔚來ET7、小鵬G9)支持城市NOA(領航輔助駕駛),但覆蓋范圍有限且依賴高精地圖與云端算力。
展望未來,需要駕駛員保持注意力并隨時接管的L2級智駕將占據現在到未來的很長時間,人們距離心中的完美智駕——像科幻電影中那樣的完全接管模式,依然很遙遠。
光大證券預計,2025年國內L2+城市智駕滲透率有望近10%,預計2026年及之后有望迎來高速增長,其中,10-20萬元平價智能化的推進或為國內城市智駕突破放量的關鍵。
盡管智能駕駛安全已被反復討論,但這一話題永遠不會過時。對于駕駛者而言,需認清智能駕駛的能力和邊界,車企更應該承擔起企業責任,在追求產品銷量、熱度的同時反復考量,自身在新車發布、培訓銷售人員時,是否夸大了產品的安全能力或過度營銷。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