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鋼,是鋼鐵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特種兵”,也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軍。從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高端制造領域,到汽車制造、機械裝備、能源電力、船舶海工裝備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特鋼無處不在。作為支撐國家重大戰略落地、保障高端制造業穩健前行的核心基礎材料,特鋼憑借其獨特性能與重要作用,成為衡量一個國家鋼鐵工業乃至制造業發展水平的關鍵指標。
“十四五”期間,我國特鋼行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積累了寶貴的發展經驗。站在“十四五”即將收官之際,梳理我國特鋼行業“十四五”發展情況、展望“十五五”發展前景、探尋特鋼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十四五”以來我國特鋼行業發展成就
“十四五”期間,面對市場需求疲軟、庫存高位運行、價格承壓及市場競爭加劇等挑戰,我國特鋼行業經受住了考驗,取得了顯著成就:我國特鋼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特鋼品種世界最全;兼并重組加快,特鋼行業格局不斷優化;領袖級企業及細分領域領軍企業雛形初具,部分細分領域產品質量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精管理的特鋼人才隊伍,建設了一大批既環保又低碳的特鋼企業。
一是產量穩中有升。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以下簡稱特鋼協)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重點統計會員企業粗鋼產量達到11505萬噸,較2021年增長6.1%;優特鋼產量穩步增長,2024年產量達到7869萬噸,較2021年增長30.3%;重點品種中,軸承鋼、齒輪鋼產量穩步增長,2024年產量分別達到497萬噸、502萬噸,較2021年分別增長12.2%、39.1%。
二是品種結構不斷優化。我國特鋼產品結構日益完善,目前已形成板、棒、線、管、型等品種門類齊全,以及高性能軸承鋼、齒輪鋼、彈簧鋼、工模具鋼、不銹鋼、高溫合金、耐蝕合金等高端特鋼品種豐富的品種結構,多個品種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寶武特冶、撫順特鋼、太鋼、東北特鋼、西寧特鋼、天工國際等企業在產品品種開發方面占據重要地位。我國特鋼行業逐步建立起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產品質量和性能穩步提升,有力地支撐了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業等重點領域發展。
三是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十四五”期間,我國特鋼行業創新發展取得長足進步。首先,研發投入持續增長,2024年會員企業研發費用達到226億元,較2021年增長29.9%;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南鋼股份、太鋼不銹等國內領先特鋼企業2024年R&D(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率分別達到3.90%、3.31%、3.23%,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其次,新產品研發取得重大進展,大冶特鋼的航空軸承鋼M50、氣門閥用EMS200高溫合金、天津鋼管的深海管線管及超深井油套管、太鋼不銹的MARKⅢ型LNG(液化天然氣)船/罐用304LG板材、攀長特的高溫合金寬幅冷軋薄板等產品實現突破。最后,科技成果持續涌現,“商用大飛機用高品質低成本大規格超高強度鋼研制及應用”等項目獲得冶金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四是智能制造加快推進。“十四五”以來,我國特鋼企業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生產全流程數字化管控,實現設備、系統和數據的全面互聯互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機器人、智能傳感器、無人天車等智能裝備在特鋼生產線上廣泛部署,部分生產線的生產過程實現自動化和無人化。特鋼企業與上下游企業開展深度協同合作,共同構建智能制造生態體系,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興澄特鋼推動數智賦能,加強特鋼智能工廠轉型,成為全球特鋼行業首家“燈塔工廠”,代表當今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頂尖水平。南鋼股份在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成功實踐,成為智能化、數字化的行業先鋒。
五是綠色低碳進展顯著。“十四五”以來,我國特鋼行業積極踐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理念,積極開展超低排放改造,加強能源管控及極致能效工作,制定“雙碳”目標及路線圖,碳排放管理水平顯著提升。截至目前,太鋼等33家特鋼協會員單位已完成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清潔方式運輸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70%的會員企業全部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特鋼行業綠色化水平顯著提升。
此外,我國特鋼行業兼并重組穩步開展,涌現出中信泰富特鋼集團重組天津鋼管、南鋼股份,建龍集團重組西寧特鋼等典型案例,產業集中度逐步提高。
不過,“十四五”期間,我國特鋼行業發展也存在諸多問題。一是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下降。2024年,會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868億元,較2021年下降21.1%;利潤總額達到71億元,較2021年下降86.1%。二是高端產品供給不足,仍有部分高端產品依賴進口,與特鋼先進國家相比,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占比仍較低。三是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加強,基礎研究薄弱,原創性技術和產品較少,且上下游協同創新不足,協同創新機制不完善。四是綠色低碳發展仍需提速,部分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尚未完成,低碳產品占比低。五是行業秩序有待規范,存在低端產品供大于求、產品無序競爭等問題,還存在部分產品以次充好的違法問題。
“十五五”我國特鋼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十五五”時期,我國特鋼行業發展形勢復雜多變。從宏觀經濟來看,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和產業體系完備等優勢,我國經濟有望平穩增長;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經濟發展區域化特征明顯,國際貿易面臨增速放緩壓力。從政策層面來看,國家高度重視鋼鐵和特鋼產業發展,出臺多項政策支持特鋼行業發展,但綠色低碳約束趨緊,超低排放改造力度不減,節能和創建能效標桿壓力加大,對企業碳排放和低碳發展的要求提高。
“十五五”時期,我國特鋼行業面臨眾多發展機遇。隨著高端制造業升級和新興領域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國防軍工、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等領域對特鋼的需求仍將旺盛。國家出臺政策明確支持鋼鐵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有利于特鋼行業提高綜合競爭力。國家鼓勵對先進制造業加大投資力度,有助于引導資源向高附加值領域聚集,為特鋼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有利于特鋼行業“走出去”,優化產業布局,提升國際競爭力。此外,特鋼行業整合與協同發展加速,將促進產業鏈深度融合,打造特鋼生態圈;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有助于突破關鍵技術瓶頸,開發高端產品,調整產品結構。
同時,我國特鋼行業面臨諸多挑戰。目前,鋼鐵行業出現“普轉優、優轉特、特轉精”的現象,新產能不斷進入特鋼市場,將加劇市場競爭。特鋼部分產品關鍵指標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工藝研發滯后,影響高端產品自主化。在“雙碳”目標下,綠色轉型壓力大,碳配額成本壓縮利潤空間。鎳、鉻等戰略資源對外依存度高,供應鏈風險加劇成本波動。國際市場競爭格局深度重構,發達國家通過“綠色壁壘”重塑貿易規則,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等將推高我國特鋼產品出口的附加成本。同時,印度及東南亞國家憑借勞動力成本優勢加速承接中低端特鋼產能轉移,也將進一步擠壓我國特鋼企業的國際市場空間。
特鋼先進國家發展經驗對我國“十五五”發展的啟示
國外特鋼行業的發展歷程可追溯至19世紀中葉,經歷了萌芽期、技術積聚期、技術發展期和技術成熟期4個階段。瑞典、德國、日本和美國是世界特鋼先進國家。這些工業發達國家的特鋼產量在粗鋼產量中的占比一般為15%~20%。
這些特鋼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為“十五五”我國特鋼行業發展帶來以下啟示:
一是推動專業化生產。通過專業化生產,提高產品精細化、專業化水平,滿足不同領域對特鋼的需求;鼓勵特鋼企業向“隱形冠軍”轉型,提高產品精細化、專業化水平,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二是加強技術創新。工業發達國家特鋼產業的成功離不開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特鋼行業應構建“基礎研究—共性技術—產業轉化”全鏈條體系,設立專項基金,加大研發投入,推廣數字孿生技術,縮短研發周期。
三是嚴格質量控制。特鋼行業應加強質量控制,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全過程進行嚴格把關,確保產品性能穩定、可靠。
四是優化生產流程。特鋼行業應注重流程優化,采用先進生產設備和工藝,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五是積極拓展市場。發達國家特鋼行業注重市場多元化發展,以分散風險。特鋼行業應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和新興市場。
六是實施國際化戰略。特鋼行業應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通過合資合作、海外并購等方式,提升國際競爭力。
七是推動綠色制造。特鋼行業應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提升資源利用率,實現低碳發展。
“十五五”我國特鋼行業重點任務
“十五五”期間,我國特鋼行業將以加強技術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以強化環保意識推動綠色發展,以開拓國際市場拓展發展空間,全力提升我國特鋼行業綜合競爭力,引領全球特鋼行業發展。
從發展目標來看,到2030年,我國特鋼行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進展,新質生產力初步培育形成,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攻克一批關鍵短板鋼材品種,建成一批國際領先的創新型領軍企業;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形成高中低檔搭配合理、充分滿足不同下游需求的產品體系;持續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形成一批綠色工廠、近零碳企業、能效標桿企業和低碳發展典型企業,生產出一系列綠色低碳產品;智能化水平邁上新臺階,充分利用AI(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契機,培育形成一批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數字化轉型標桿工廠、“燈塔工廠”;制定、修訂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標準,全力打造若干全球知名品牌。到2030年,我國特鋼行業將努力形成技術先進、品質優異、品牌突出、綠色低碳、效益良好、綜合競爭力強的行業發展格局,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鋼強企,進入全球特鋼行業領先國家行列。
“十五五”期間,我國特鋼行業主要有以下重點任務:
在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方面,增強基礎研究能力,前瞻性布局前沿技術項目;加大對用戶技術的研究力度,建立完善的服役性能數據庫;不斷完善創新體系,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組建創新聯合體,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加快形成標志性產品和技術,突破關鍵共性技術,開發特鋼高性能新材料。
在優化特鋼品種結構方面,各特鋼產品領域要加速高端化升級進程,積極拓展應用場景。不銹鋼領域要著力開發高耐蝕、高強韌產品,進一步拓寬其在新能源、建筑等領域的應用范圍;無縫管和中厚板領域要針對能源、汽車、船舶、海工、高端裝備、建筑等領域需求,研發生產高端專用品種;特鋼棒線材領域要朝著高品質、定制化方向發展;特冶鍛造產品領域要研發高技術含量產品,強化產業鏈協同。
在提升特鋼產品品質方面,做好重點行業對特鋼高品質的研發生產和高端供給。例如,在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用鋼方面,重點關注油船貨油艙用耐蝕鋼、大規格高等級海洋工程系泊鏈、海洋工程用高斷裂韌性高強鋼厚板、EH690齒條鋼特厚板、球扁鋼等;在交通裝備用鋼方面,重點關注高性能彈簧鋼、高性能汽車懸架彈簧用鋼、新能源汽車用一體化壓鑄模具鋼、高性能燃油噴射系統用鋼等;在能源裝備用鋼方面,重點關注高放廢液玻璃固化容器用不銹鋼、耐磨耐腐蝕雙金屬復合材料、高性能低溫用鋼、萬米特深井用155千磅力/平方英寸及以上高強高韌油套管、光伏多晶硅反應器用鐵鎳基合金中厚板等;在航空航天用鋼方面,重點關注航空發動機高溫合金葉片與葉盤材料、航空航天用變形高溫合金材料等;在電子信息用鋼方面,重點關注集成電路用高品質鐵鎳合金寬幅帶材等;此外,還要關注高性能鋼鈦復合材料、高參數銅鋼復合材料、高純鐵、粉末冶金材料、增材制造球形粉末等。
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要繼續推進超低排放改造,鞏固環保成果,積極爭創環保績效A級企業;科學制訂低碳發展規劃,不斷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加大對清潔能源的利用力度,廣泛應用低碳工藝技術,提升低碳發展水平;實施減排節能降碳協同發展,推動能源結構和工藝流程轉型。
在推進智能制造方面,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自主可控的解決方案;深化數字化轉型,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充分挖掘數據價值;推進智能化升級,改造生產線,打造標桿智能工廠;加強安全保障,構建完善的安全體系,確保智能制造順利推進。
在保障原料資源方面,積極開發國內短缺的鉻、鎳等戰略資源,加速海外資源開發布局,完善國內外資源保障體系;構建完善合金廢鋼回收體系,降低對外部資源的依賴度,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
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推動海外項目落地;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加強特鋼國際技術合作,搭建交流平臺,提升我國特鋼行業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在強化標準品牌方面,增加特鋼標準制定、修訂數量,提高國際標準參與度;充分發揮認證的核心作用,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認證品牌,提升我國特鋼產品的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在產業鏈協同方面,延伸特鋼下游產業鏈,優化特鋼裝備制造產業鏈;研究探討鈦合金等多金屬協同發展模式,推進鋼鈦共線,充分釋放產能潛力,推進產業鏈深度融合;實現生態化協同發展,構建產業融合生態圈,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共進的良好局面;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協作,構建多產業、跨行業協同發展的生態圈。
對“十五五”我國特鋼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
為推動我國特鋼行業轉型升級、構建系統全面的政策體系,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提供配套政策支持,確保各項政策切實落地實施。
首先,要充分發揮中國特鋼企業協會的統籌協調職能,加強行業自律,強化企業誠信與契約精神培育,合力維護特鋼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加強溝通協調,反映企業訴求,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發揮協會專家委員會作用,提供智庫支持;穩步推進團體標準制定、修訂工作,為質量提升、技術創新提供標準支撐;開展行業調研、運行監測和市場預警,幫助企業預防市場風險;積極搭建產業對接平臺,深化上下游協同合作,推動產業鏈深度融合。
其次,建議有關部門加大對特鋼行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鼓勵特鋼行業走專精特新專業化發展道路。建議國家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特鋼新材料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在特鋼小批量多品種設備改造產能置換工作中,采取“一事一議”方式,避免政策“一刀切”。例如,高溫合金產能置換中生產配套所需的小電爐等相關裝備及生產環節,均應納入精準支持范疇。同時,建議加快構建完善過剩產能有效退出機制,防范行業盲目擴張引發的無序競爭與惡性“內卷”,為行業發展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
最后,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建立特鋼多元化原料供應體系;加強鉻、鎳等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支持建立合金廢鋼回收利用體系;保障廢鋼進口渠道暢通;建立戰略儲備制度,確保原料資源穩定供應。
“十五五”即將開啟,特鋼行業肩負重任、前景光明。特鋼行業要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緊密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扎實落實發展思路和各項重點任務。特鋼企業要找準定位,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緊緊抓住高端化、專業化、綠色化、智能化、國際化發展主線,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書寫特鋼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